一种精神锻炼......但不否认声音
论迪特里希·马斯特的钢琴作品
连锁结构意义上的“连锁”是描述迪特里希·马斯特音乐的极其重要的隐喻。 他们的内容、他们的灵性与音乐结构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互锁”意味着“多态”,但又不是,因为并非所有音乐成分,例如发音参数或纹理,都一致地集成到 Mast 的互锁结构中,但和声在微观范围内更是如此。 产生和声的旋律元素总是通过复调与节奏交织在一起。 在马斯特的音乐中,环环相扣意味着构成音乐的紧密的精神关系。
将元素相互调整。
从旋律的复调相关性开始,和声不断发展,其全音倾向产生了合成和弦作为其基本构件,这让人想起 20 世纪初的未来主义,例如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 (Alexander Scriabin) 或尼古拉·罗斯拉维兹 (Nikolai A. Roslavez)。 正因为如此,迪特里希·马斯特很早以前就根据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基础提交了一篇分析性深刻的音乐学论文。
但马斯特的音乐遵循自己的逻辑,由于它是自主的,因此远远超出了这一逻辑。 关于和声形成的第二层:这一层由精心指示的十二音结构组成,但总是在面向听众的旋律背景中。
欧内斯特·赫尔姆斯·弗拉默
这张 CD 收录了迪特里希·马斯特 (Dietrich Mast) 于 1959 年至 2016 年间创作的一系列钢琴独奏作品,由钢琴家兼作曲家伊琳娜·埃梅利安采娃 (Irina Emeliantseva) 录制。 她是最近四首钢琴作品 op. 38 和 op. 39 的奉献者。
程序
[01] 拉戈作品 11 (1975) 01:41
[02] 思想 op. 12 (1975) 00:37
[03] 微型作品 13 (1975) 00:24
[04] 行板作品 15 (1976) 01:11
[05] 3首前奏曲 op. 23 (1979/80) 06:51
[06] 莱因哈德的西西里诺作品 28 (1983) 02:26
[07] 六首十二音素钢琴作品 op. 34 (2002/03) 06:49
[08] Klangstück 作品 35 (2004) 03:08
[09] 即兴创作 Op. 38 No. 1 (2015) 02:32
[10]调查Op.38第2期(2015)02:47
[11] 沉思 op. 39a (2016) 02:58
[12] 视觉 op. 39b (2016) 04:31
[13] C大调/E小调/C大调钢琴作品op.1 (1959/77) 02:56
[14] C小调幻想作品2b (1961/2004) 07:48
[15]前奏曲与赋格 Op. 5 (1967) 05:20
[16] 海洋幻想 op. 27b (1982/2017) 08:12
[17] Tableau I (魔法城堡) Op. 31 (1996) 01:49
[18] Tableau II(扇形跳马)Op. 32 (1997) 02:24
[19] Tableau III(水浮雕)op. 33 (1998) 02:06
[20]余味(作品16,小提琴协奏曲)Op.36(2013)01:56
总上场时间:68:38
伊琳娜·埃梅利安采娃,钢琴
第一次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