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
乔治·弗里德里希·哈斯(Georg Friedrich Haas) (* 1953)
[01] 下午 40:13 海波 (2006)
用于灯光和管弦乐队
SWR 交响乐团巴登-巴登和弗莱堡
鲁珀特·休伯, 管理
罗莎莉,灯光装置
约格·威德曼 (* 1973)
[02] 下午 13:40 第二迷宫 (2006)
管弦乐队
SWR 交响乐团巴登-巴登和弗莱堡
汉斯·岑德,导演
总计 53:53
新闻评论:
03/2008
11.12.2007
轻游戏音乐
解读:
音质:
剧目价值:
小册子:
作为为数不多的音乐节之一,Donaueschinger Musiktage 提供每年一次的大型演员实验场。 作曲家很少有机会在管弦乐领域尝试创新,尽管有各种补贴,但仍受市场限制。 因此,幸运的是 SWR 的内部管弦乐队,在其历史上,新的有传统。 Jörg Widmann 和 Georg Friedrich Haas 等人获得了 2006 年音乐日最后一场管弦乐音乐会的订单; 音乐会的录音由 NEOS 出版,作为 2006 年 Donaueschingen 文件的第二集。
Jörg Widmann 的“第二迷宫”,乐团的音乐家们因此获得了 SWR 乐团奖,是一部制作精良但偶尔有些平淡无奇的作品,试图让尘封已久的空间声音模型起死回生。 管弦乐队位于观众周围,将听众包裹在一层精心制作的声音中。 魏德曼的构图将自己呈现为其物质的一种负面形象,通过有意识地避免线性,“在它不存在时要考虑线程”。 然而,单靠空间声音模型的耗尽并不能保证音乐的严谨性,因此“第二迷宫”更多地是音乐的工作名称。
乔治·弗里德里希·哈斯 (Georg Friedrich Haas) 的“灯光与管弦乐队音乐会”更具创新性,在音乐时代结束时给观众留下了持久的印象,至少是因为它多变的性质。 Haas 与艺术家 rosalie 一起开发了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中,管弦乐队的音乐家必须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演奏,因为他们的声音流动完全由光指令构成。 几千个半透明塑料桶贴在 Baarsporthalle 的墙上,这是最后一场音乐会的举办地。 在观众可以自由移动的黑暗房间里,创造了一种光的编排,其图案为大厅中的音乐家团体提供了指导。
Georg Friedrich Haas 和 rosalie 开发了一种聆听概念,在这种概念中,声音在房间中徘徊,听众所接收到的声音截然不同,这取决于听众所站的位置、他们的移动方式以及改变他们接收效果的彩色光。 作品的通感理念绝对是可扩展的,值得思考。
“Hyperion”的基本思想在这里是否奏效仍然值得怀疑。 当然,Haas 的乐谱包含细细聆听的微分音域、节拍丰富的声音、独具特色的泛音演奏。 然而,这首曲子的许多微妙之处似乎都被一种声音的力量所扼杀,因为缺乏本可以更好地控制平衡的指挥的指导。 “灯光机器”一旦启动,就没有回头路了。结果是,个体音乐家在面对无数迪斯科般的灯光器官信号时,会产生任意性或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相当无差别的强音出现了。
但这也是 Donaueschingen 的一部分:假设一个想法的失败,这种失败可以证明比最初的、广为人知的成功更有成果。 然而,这张 CD 的听众否认了这个过程的印象:虽然声音空间化得很好,但在纯粹的听觉固定中缺少光与音乐相互作用的体验。 记录的媒介不再足以满足这样的艺术视野。
作为音乐节的纯粹记录,这张录音绝对有它的价值; 然而,特别是作为乔治·弗里德里希·哈斯 (Georg Friedrich Haas) 作品的复制品,它看起来像是一张特别精致的烹饪作品的照片:看起来很漂亮,但尝起来却一无是处。
保罗休布纳
迪韦尔迪博莱廷 11 / 12 2007